標題:
請問在90年代,香港經濟有何特色?
發問:
香港在90年代經濟有何特色?
最佳解答:
90年代的香港,,我們可以九七年回歸祖國一事為分水嶺。香港人對回歸祖國的心態是非常复雜的﹔不同階層有不同的心態,不同的時期人們的心緒又有不同的變化。自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發布以來,香港人對回歸祖國,大体經歷了無奈﹑疑惑﹑觀望﹑樂觀四個階段。 許多香港人最初對回歸祖國感到不放心,不托底。為什么共產党會讓香港實行資本主義制度? 共產党不是要搞社會主義的嗎? 回歸后還可以自由經商嗎? 還可以賭馬﹑買“六合彩”嗎? 還可以「吃喝玩樂」、「大魚大肉」、「餐餐魚翅撈飯」、「晚晚上大富豪」嗎?在香港回歸祖國的歷史時刻,本港很多人都希望社會能繼續保持繁榮安定,以達致平穩過渡。但可惜的是,人們所關心的焦點,可見大多只放在經濟和政治的層面上。 改革開放,政治穩定,經濟發展,給港人創造了千載難逢的投資賺錢發財的機遇。因此,這時期香港人的心態是平順的,對回歸逐漸認可。然而,1989年出現了政治風雲。先是“六?四”北京風波,接住,蘇東社會主義一朝傾倒。國際一切反華勢力和香港的反共勢力遙相呼應。在這形勢下,英國態度來了180度大轉彎,由合作轉到對抗,由諒解轉到制衡。在這种形勢下,香港人心迷茫了,疑惑了,恐慌了,失望了……弱無外交。動亂勢微。設身處地地說,在那樣一種國際反華反共的氛圍之下,香港對回歸祖國的動搖﹑疑惑是不難理解的。於是出現了“移民潮”,大批港人移居外,人心惶惶,這就是香港人心最灰暗的九十年代初,中期。 後來,鄧小平提出的香港回歸實行“一國兩制”、“港人治港”、“五十年不變”方針,無疑對港人是一劑“定心丸”。可惜,於交接其間九七金融風暴令香港經濟深受創傷,香港在政權交接過程中保持金融穩定,承受了史無前例的金融風暴的嚴峻考驗。為了恢復經濟,穩定人心,中國興起了改革開放浪潮,各地紛紛赴港招商引資,給香港帶來新的投資契机。繼而更帶動了世界各國對中國的投資風潮,帶動了大多數香港人對回歸祖國的信心。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,中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。由這一天開始,香港成為中國屬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,在基本法的規定下,實行一國兩制、港人治港、高度自治。社會漸漸穩定,移民回流,成為九十年代尾的熱潮。
此文章來自奇摩知識+如有不便請留言告知
其他解答:
我唔識經濟學,但印象中有如下情況出現: 1. 80年代尾90年代初,受著97回歸影響,人心遑遑,申請移民外地的人頗多,很多人都做了太空人兩邊走,引致很多家庭問題產生,而外國也確實吸納了香港頗多高水準的人才。 2. 由於內地的開放政策,加上地價平宜、又低人工低成本,香港大部份工業都北上開設廠房,所以運輸業非常之發達,但仍有不少工友因而失業,開始接受現實到內地尋找商機。 而北上包二奶、內地女子賣淫猖獗,亦在那時開始。 3. 又由於地價低,香港很多人都乘機到內地買地起樓及開店舖 4. 雖然很多工友失業,但玫瑰園計劃也造創就了很多職位,至於建築業是過了97後才下滑,而私人參予居屋計劃,也集中在90-95年。 5. 香港樓市回歸前被推至最高點,摩貨很多,回歸後2-3個月出現樓市急瀉,很多人變了負資產人士,而破產個案大幅急升,也出現很多銀主盤。 6. 信用咭越來越普及,市民也開始改變了用錢模式 7. 電訊科技亦開始發達,開始有中文傳呼及秘書台服務、又有股票機、大哥大再轉為手掌般大的手提電話,IDD及傳真需求很大,電腦幾乎每家每戶都有,也開始有有線收費電台,未有寬頻所以好多人都安裝解碼器來偷看有線電線等 想住咁多先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