標題:
秦始皇的功績(簡短)
此文章來自奇摩知識+如有不便請留言告知
發問:
秦始皇的功績(簡短) 更新: 請簡要分析秦始皇統一天下的原因
最佳解答:
1.統一度量衡 2.統一貨幣 3.統一文字 4.統一車軌 5.鼓勵人民耕織 6.便利交通運輸 7.溝通水路運輸 2006-12-25 18:14:07 補充: 經過春秋戰國四百多年的紛亂局面, 在歷史條件的配合下, 秦始皇終於公元前二二一年滅六國, 一統天下。 誠如錢穆於國史大綱言:秦人一統天下對中國歷史發展意義重大,為中國史第一次走上全國大一統的路,此不專因於秦國地勢之險塞及其兵力之強盛,而最重要的是當時一般意向所促成。 2006-12-25 18:14:35 補充: 現就秦統一因素分述如下:首先,在地利方面:秦得據關中地勢之利, 土地肥饒廣闊, 又有殽函為障, 有四面別山河之固, 閉關自守, 列國不能攻, 開關破敵, 諸侯不能禦, 進可攻, 退可守, 獨擅其,利,六國對秦莫可奈何。 云:「大王之國, 四塞以為固, 北有甘泉為界, 南帶涇渭, 右隴蜀, 左關阪, 奮擊百萬, 戰車千乘, 利則出攻, 不利則入守, 此天發之地也。」自併巴蜀之後, 西土之地皆為秦有,秦強而無後顧之憂, 故能集中力量向東方發展。反觀其時各國互相銜接, 無山河之險, 兩者對比之下, 形勢自遜於秦國。 2006-12-25 18:15:03 補充: 其次,秦國民雜西戎, 民風強悍, 而關東三晉民風較秦為弱, 心理上對秦人極為畏懼, 最東的齊國其民風又較之晉為怯弱。而就各國的民間經濟情況而言,秦國最貧弱, 齊民最富庶, 三晉則介乎兩者之間, 故當時的情形是地區位置愈東愈富庶, 愈西愈貧弱, 愈西愈強悍。以富家子弟去擋貧窮勇悍的士卒, 自然無法攻勝, 故秦國士卒雖赤膞上陣, 但勇氣百倍; 東方士卒雖披戰甲執利兵, 一旦遇到秦兵, 內心自生怯意, 不戰而潰。 2006-12-25 18:15:56 補充: 另一方面,秦國領土向為中國最佳的戰馬產區, 所以騎兵特強, 以悍兵乘壯馬, 如虎添翼, 絕非東方怯弱善用步兵的國家所能抗拒。 當時只有趙國北境也產戰馬, 訓練騎兵, 所以戰國時代能與秦一抗高下的只有趙國; 及秦趙長平會戰, 趙括為白起所騙, 大敗於長平, 喪師數十萬後, 東方各國己精神崩潰, 不戰自亂, 這也是促成秦國統一天下的重要原因。 2006-12-25 18:16:42 補充: 又秦人僻處西隀, 關東諸國素以戎狄視之, 故極少參加東方諸侯的會盟和征伐, 於列國兵戈擾攘之時, 獨得閉關休養, 培植國力, 又因地廣人稀, 召地狹人稠的三晉人民入秦任耕, 使自己的人民任戰,秦國在以逸制勞之下, 不為諸國所乘。 2006-12-25 18:17:22 補充: 秦始皇自翦滅呂不韋後, 掌握了全國政權, 此時秦國的國力己強大,成為當時七國中最強大的國家。當時秦的東郡、三川郡、南陽郡己深入中原地區, 成為進攻六國的根據地。就整個而看, 己秦己佔有地,利又能堅定政策, 民風強悍, 君主有雄心, 在此種有利條件連結下, 國力自然雄厚。 2006-12-25 18:17:43 補充: 就內政外交方面而論:秦國數世君主如孝公、昭襄王、始皇帝皆能高遠矚, 發憤圖強, 他們以霸諸侯、一天下為己任, 又能任用賢人, 如秦穆公用百里奚、蹇叔, 孝公用商鞅, 昭王用范,睢始皇用李斯等。此外, 自孝公以後, 任用法家, 紀律嚴明, 賞罰分明; 又推行良好制度如廢井田, 開阡陌, 置郡縣, 設令丞等,有助於國家富強, 與當時六國君主之貪圖苟安截然不同, 其成功自非倖致。 2006-12-25 18:18:03 補充: 秦始皇即位後, 一反過去呂不韋的雜家政策, 徹底遵行商鞅擬下的法度, 對法家思想之李斯極見重用。商鞅雖為秦所誅, 但他所訂下的法律政策卻依然不變。反觀六國之政策不一, 多以自己利益為大前題, 各疑其心, 蘇秦雖曾倡議合縱政策, 但由於未能集中力量與同心一意而終招失敗。相反地, 秦則一意消滅六國為目的, 軍民上下同心一致。 2006-12-25 18:20:03 補充: 秦自立國以來, 僻處中國西北部, 不論在經濟、文化各方面均落後, 其時東方國家文化、政治、經濟已相當發達, 相對之下, 秦國是一個未上軌道的國家。孝公用商君之議, 實行變法, 廢井田, 開阡陌, 加速農業發展, 土地財富, 漸集中央, 奠定富強基礎。又開發山林, 物產由是富厚, 更厲行法治, 國法由是一新。秦勢力增強成為當時第一強國。 2006-12-25 18:20:52 補充: 秦之所以霸天下, 自商鞅變法以來, 把過去一切貴族領主制度廢棄, 而易以人才政治, 故人才為所用。 反觀六國之中, 其政制多以貴族或宗室利益為主, 他們更有操縱國君之權力, 如每立新君時, 均有公子爭位之內戰, 又如齊國家族以田氏為主, 歷代國君將相多出田姓, 否則無問津機會, 如楚國家族之屈、昭、景三姓, 歷代君主將相皆多出此, 而此等宗族貴顯多以本身利益為先, 國家利益則次之。 2006-12-25 18:21:10 補充: 反觀秦國自變法以來, 一反貴族專政制度, 而易之以人才政治, 於是六國之中, 有才幹而無出路者, 多投效秦國。其他優良制度, 如編造戶籍, 普設郡縣, 廢井田, 開阡陌, 統一度量衡等別國所未有, 這些制度都助於秦國的富強。 2006-12-25 18:21:31 補充: 誠如錢穆所言:秦之富強得東方遊士之力為多,此言非虛。秦孝公以後, 數代君主及臣屬多傑出之士, 而且更廣求外地人才, 不問國籍地位, 凡有富國強兵之術或其他突出表現者, 均見重用, 故一時國之人才入秦者, 大不乏人。秦穆公時, 先後重用百里奚、蹇叔等, 使秦國接受了東方各的先進文化, 推動了國家的進步, 由一個落後的小國成為春五霸之一。孝公又任用商鞅, 改革了秦人落後的社會制度和風俗習慣, 使秦國經濟得到充份發展, 成為當時先進國家。惠文王之用張儀, 昭襄王之用范睢, 始皇帝之用李斯, 他們都非秦人, 卻能得位列相卿, 權力遠超秦國諸公子, 人才較六國為盛, 故一時諸侯莫能拒抗。 2006-12-25 18:21:48 補充: 秦統一中國, 部份原因是由於國策運用巧妙與適當所致。秦國初用商鞅變法, 奠定富強基礎, 其後用張儀「連橫」之說, 粉碎六國聯合陣線, 繼用范「遠交近攻」之計, 削弱韓、魏國力, 最後採用李斯之謀, 離間六國君臣大將, 分化反抗力量, 使其互相猜忌, 是六國輕易地次第被吞併。
其他解答:
1.統1度量衡 2.統1貨幣 3.統1文字 4.統1車軌 5.重農抑商 6.便利交通運輸 7.溝通水路運輸|||||秦始皇既功德: 1.統1度量衡,頒行標準的度量衡器 2.統1貨幣,規定全國使用銅錢和黃金 3.統1文字,李斯書"小篆"程邈創"隸書" 4.統1車軌,一車可通行全國 5.重農抑商,確立土地私有制,鼓勵人民耕織 6.修築道路以聯繫各地,加強全國的控制,便利交通運輸 7.疏浚鴻溝,開鑿靈渠,溝通水路運輸 補充時間:2006-12-19 17:44 秦始皇既過失: 1.焚書坑儒,箝制思想和言論 2.修訂 ,嚴懲犯法的官民 3.銷毀兵器,改鑄大鐘及12金人 4.拆除6國險阻,防止人民據險作亂 其他: 1.遷徙6國富豪於咸陽,有利政府控制他們,並可繁榮首都 2006-12-24 19:05:32 補充: 秦始皇統一天下的原因 可分為3方面1.地理優勢:秦得據關中地勢之利, 土地肥饒廣闊, 又有殽函為障, 有四面別山河之固, 閉關自守, 列國不能攻, 開關破敵, 諸侯不能禦, 進可攻, 退可守, 獨擅其利,六國對秦莫可奈何,加上當時各國互相銜接, 無山河之險, 兩者對比之下, 形勢自遜於秦國。 2006-12-24 19:05:45 補充: 2.秦國民雜西戎,民風強悍,關東三晉民風較秦為弱,心理上對秦人極為畏懼, 最東的齊國其民風又較晉為怯弱。就各國的民間經濟情況而言,秦國最貧弱, 齊民最富庶, 三晉則介乎兩者之間,故當時的情形是地區位置愈東愈富庶, 愈西愈貧弱和強悍。以富家子弟去擋貧窮勇悍的士卒, 自然無法攻勝, 故秦國士卒雖赤膞上陣,但勇氣百倍; 東方士卒雖披戰甲執利兵,一旦遇到秦兵,內心自生怯意, 不戰而潰。 2006-12-24 19:05:55 補充: 3.秦國領土為中國最佳的戰馬產區, 所以騎兵特強, 以悍兵乘壯馬, 如虎添翼, 絕非東方怯弱善用步兵的國家所能抗拒。 當時只有趙國北境也產戰馬, 訓練騎兵, 所以戰國時代能與秦一抗高下的只有趙國; 趙大敗於長平後, 喪師數十萬, 東方各國己精神崩潰, 不戰自亂, 這也是促成秦國統一天下的重要原因。 秦國併吞六國的條件已逐步形成,所以他最後決定消滅六國,統一天下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