標題:

免費註冊體驗

 

此文章來自奇摩知識+如有不便請留言告知

有關香港大學,大埔文武廟&三棟屋的問題!快!急!20點

發問:

大家好,我想問有關香港大學,大埔文武廟&三棟屋的問題. 1.我想問: 香港大學:建築特色 2.大埔文武廟:建築特色 3.三棟屋:歷史背景,建築特色. (以上都要詳細,一篇文章) 謝謝!

最佳解答:

你好!有關你要的資料~詳細提供以下~經過你整理就是一篇好文章~ 香港大學 大學堂原名杜格拉斯堡,是香港大學的一座古老建築物,位於香港港島薄扶林道144號,鄰近薄扶林水塘道。大樓於1861年建成,其外部現已成為香港法定古蹟。 該建築物本來是蘇格蘭商人杜格拉斯林柏於1861年建成,並將之命名為杜格拉斯堡,以作為其公司總部及其寓所之用。1894年,巴黎外方傳教會購入該建築物,並改名為納匝肋樓。納匝肋樓遭到大規模修葺及重建,更加建了一所印刷工場。1953年,巴黎外方傳教會撤離納匝肋樓,大樓由香港大學於翌年購入。該建築物於1956年正式用作男生宿舍,並改稱為大學堂。 大學堂之外有設計優雅的梯級 ,而於內部則有古色古香的圖書館及螺旋式樓梯,都是該建築物的特色 。多套香港電影曾於該建築物取景,包括《流氓醫生》、《玻璃之城》、《生日快樂》等。 圖片參考:http://img1.mpdaogou.com/2009/5/5/1e1ac738-663b-44dd-ad6a-a24f6f526fda.JPG 圖片參考:http://l.yimg.com/g/images/spaceball.gif http://www.hku.hk/ 大埔文武廟 位於大埔區富善街的文武廟建於1891 年,由當時的七約鄉民集資興建,作為七約鄉公所辦事處;至1954 年新鄉公所落成後,該廟改為供奉文武二帝。文武廟是典型的古式建築,四周建有圍牆,以保持廟宇的清靜。廟內採用對稱布局,中軸兩旁共分三個部分, 第一部分是正門入口,第二部分是露天庭園及偏廂,第三部分是大殿。大殿裡供奉文昌帝君和武帝關雲長。廟宇的入口以青磚和磨光花崗石塊築成,兩道側牆及屋脊均有灰泥懸飾,屋頂邊緣的簷板更是典型新界建築物的特色 。 中庭兩側共有八個廂房,近廟宇入口的是公秤房,用作處理農產品市場買賣。另外兩間是以前因交通不便而設,方便住在鄉村的鄉紳在市中留宿。 文武廟於1984 年5 月11 日被列為法定古蹟,並於1985 年由七約公所進行修葺,政府則提供專業意見及資助部份修葺費用。是新界首座受保護的建築物。 圖片參考:http://www.fushantang.com/1005/ett/1007a.gif 廟門對聯: 文教喜覃敷訓陰隲以武彝倫九天聖化開新界 武功垂不朽志春秋而持漢統萬古精忠保太和 文昭日月 武鎮山河 三棟屋歷史背景 三棟屋是十八世紀由陳姓的人所興建的客家圍村,有二百多年的歷史。據該族《四必堂陳氏族譜誌》記載,陳氏遠袓最初定居於褔建省汀州府寧化懸,其後有部份族人遷入廣東省的龍州居住,至明朝末年再向南遷徒至博羅、惠陽及羅芳等。十八世紀中葉,十三世袓陳住盛隨伯父陳候德自羅芳徒居淺灣 (荃灣)老屋場(即重建前的大窩口村第二座),在瀕海的地方築礜,開墾耕地,務農為業。 建築特色 三棟屋以宗祠廳堂為中軸,兩旁配以對稱居室的建築特色,反映出客家藉人士尊敬祖先,重視宗族觀念的特質。 上、中、下三廳位於建築物的中軸之上,是全族公有的地方。祠堂位於上廳,顯示祖先的重要性,中廳作宴客之用,下廳則放置車輪。上、中廳左右兩旁分別為陳任盛四個兒子的居室,而下廳兩旁則是糧倉和擺放農具雜物的地方。現處最外圍兩邊的橫屋及後排的房屋是後期加建的,但仍然維持原來對稱方矩的特色。為了增加可以使用的空間,每間居室都用木樑間板築成樓,可供人居住或擺放雜物之用。 圖片參考:http://farm3.static.flickr.com/2480/3891284225_a9485981e4.jpg 以上的資料來自香港史書~資料非常珍貴~很有參考價值~

其他解答:
arrow
arrow

    lvn93zf19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