標題:

絕句二首-杜甫...急

發問:

我要這首詩的資料和解釋 首詩: 遲日江山麗 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 沙暖睡鴛鴦 江碧鳥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 何日是歸年 急!急!急!

最佳解答:

免費註冊體驗

 

此文章來自奇摩知識+如有不便請留言告知

遲日江山麗, 春風花草香。 泥融飛燕子, 沙暖睡鴛鴦。 [註釋] 1、遲日:遲,長久。因為春日比冬日長,所以春日也叫遲日。 2、泥融:融,融化。泥土解凍變得濕軟。 3、鴛鴦:一種鳥。雄鳥的羽毛是彩色的,雌鳥的羽毛是蒼褐色的。雌雄成對生活在水邊。 [簡析] 在初春明媚的陽光裏,江邊是多麼美麗。和暖的春風輕輕吹著,草綠了,花開了,散發著陣陣清香。泥土解凍了,燕子忙碌地飛來飛去,銜泥造窩;沙子曬暖了,鴛鴦舒適地睡在沙洲上,成對成雙。 這首詩的前兩句,畫出了由春日、春風、江山、花草構成的闊遠而明麗的春景。詩的後兩句具體描繪銜泥的飛燕、安睡的鴛鴦,一上一下,一動一靜,相映成趣,充滿了生機勃勃而又安寧恬適的春天氣息。 江碧鳥逾白﹐山青花欲燃。今春看又過﹐何日是歸年﹖ 〔註解〕杜甫《絕句》﹐全詩以樂景寫哀情﹐倍增傷感。逾﹕更加。詩意﹕江水碧波浩蕩﹐襯出水鳥雪白羽毛。山巒鬱鬱蒼蒼﹐紅花相映﹐像要燃燒。今年春天眼看又要過去﹐何年何月才是我歸鄉的日期﹖

其他解答:

http://shs.tngs.tn.edu.tw/essay/post/upload/9310/9310_632346910569062500_%BF%A4%A5%DF%B2M%A4%F4%B0%AA%A4%A4_%A7%F9%A8j%AA%BA%B8%D6%A4%A4%AA%BA%A1u%AA%E1%A1v%B7N%B6H.pdf 中原戰局這時大有好轉,代宗即位後命長子雍王李適為天下兵馬元帥,僕固懷恩為副元帥,討伐史朝義,大勝叛軍。廣德元年(公元763年)正月,史朝義被迫自殺,河南河北各州全部收復。消息傳到梓州,杜甫高興得熱淚橫流,寫了那首《聞官軍收河南河北》:「劍外忽傳收薊北,初聞涕淚滿衣裳。卻看妻子愁何在,漫卷詩書喜欲狂。白日放歌須縱酒,青春作伴好還鄉。即從巴峽穿巫峽,便下襄陽向洛陽。「這是他「平生第一快詩」,末兩句尤其寫出他當時歸心似箭的激情。但是,當時他全家逃難在梓州,要回鄉談何容易,這一年在他詩集中只見他送朋友一個個「下峽」,「歸京」,「入朝」;也仍然「自憐猶不歸」。這一年高適任劍南節度使。吐蕃兵入大震關,代宗出奔河南陝州,高適率兵臨吐蕃南境,欲牽制其主力,師出無功,致松、維等州相繼陷沒。朝廷不得已,只得重派嚴武入蜀。杜甫得知嚴武重來的消息,喜出望外,於是在廣德二年(公元764年)春天,又從閬州領著妻子趕回成都:「得歸茅屋赴成都,直為文翁再剖符。」三月回到成都,嚴武就啟奏他為節度參謀、檢校工部員外郎。回到草堂,「遲日江山麗,春風花草香。」他本有一番修飾環境的打算,「新松恨不高千尺,惡竹應須斬萬竿」。遠近的鄰居朋友也想一一相會,但一入節度使署,就進入練兵備戰的氣氛中,「公來練武士,欲奪天邊城」。七月,嚴武親臨前線寫了《軍城早秋》的詩,九月,杜甫寫了和詩,讚美嚴武破吐蕃七萬餘眾,拔當狗、鹽川的勝利:「已收滴博雲間戍,欲奪蓬婆雪外城。」杜甫在幕府半年,「曉入朱扉啟,昏歸畫角終」,生活拘束,與同僚之間亦難免有「分曹失異同」的不愉快糾紛,於是在永泰元年(公元765年)正月三日辭幕府歸浣花溪。四月嚴武病逝,因此杜甫在成都沒有了依靠。五月就攜帶家小沿岷江東下,有《去蜀》詩:「五載客蜀郡,一年居梓州。如何關塞阻,轉作瀟湘游。世事已黃發,殘生隨白鷗。安危大臣在,不必淚長流。」 *絕句二首之一*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杜甫 遲日江山麗,春風花草香。 泥融飛燕子,沙暖睡鴛鴦。 全詩在描繪明媚的春光和蓬勃的生機,表達作者對大自然的贊賞。「絕句二首」是作者晚年定居梡花草堂的作品;由於半生飄泊困難,難得有一段閑適安逸、天倫共聚的日子,所以詩中流露出安適心情和歡愉情懷。 三句從大處著手,描繪春天廣闊的天地。由於心情愉快,覺得春天也比較漫長了;「遲日」二字是寫實,也是心情的反射。在春天陽光的照耀下,江山何處不秀一麗?近處,一陣春風徐徐吹拂,花香草綠,一片生機蓬勃的景象,景色的確宜人可親。 三四句從眼前處著筆,由靜態的描繪轉為動態的刻謝;春回大地,冰雪俏融,大地解凍;泥融了、土濕了,春暖花開的季節;燕子繁忙地飛來飛去,銜泥造巢;由於日曬,沙子發熱,成雙成對的鴛鴦就在沙攤上舒舒服服地睡起覺來;天上飛翔的燕子,繁忙急促和地上慵懶的鴛鴦,貪睡悠閒相映成趣,多可愛的春景圖。 全詩意境明麗悠遠,格調清新。首二句以粗略之筆勾勒廣闊亮麗的景物,是靜態的陳述。後二句採工筆細膩描繪飛燕銜泥,鴛鴦貪睡,相映成趣,是動態的刻劃。短短四句,構成一幅色彩鮮明,生機勃動的初春景物圖;對仗工整,自然流暢,別具風神,是難得一見的喜悅作品。 江碧鳥逾白,山青花欲燃。今春看又過,何日是歸年。 解釋:水鳥在江上嬉戲,襯著碧綠的江水使牠們白色的羽毛更加潔白,一到春天,滿山一片翠綠,一朵朵嬌豔的山花在萬綠叢中綻放,嬌豔得像燃燒一般。我的故鄉也和這裡一樣的迷人啊!原本打算今年春天就要回故鄉,可是眼看春天又將過去了,我仍然滯留在這裡,究竟要到何年何月才能回故鄉呢?|||||明人王嗣爽在其《杜臆》中:“餘曰:上二句兩間(指天地間)莫非生意,下二句見萬物莫不適性。豈不足以感發吾心之真樂乎?” 王氏的意見是指此詩抓住景物特點寫春色,畫面優美,格調柔和,很能引發讀者的喜春之情。,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、萬物欣欣向榮的特點,並使詩中描寫的物象有機的組合為一體,構成一幅明麗和諧的春色圖 詩人著意傳達的還是他感受到的柔和春意。如果說春日遲遲、江山秀麗、清風徐徐、花草芬芳以及燕子、鴛鴦,都是詩人的視覺、觸覺(風)、嗅覺所感,那麼泥土之“融”、沙礫之“暖”,便不是五官的直接感覺了。只因為對春天的陽光明麗、惠風和暢、鳥語花香感受至深,詩人無須觸摸就能想像出泥土的松濕和沙礫的溫暖;而泥之融、沙之暖的體會又加深了對飛燕的輕盈、鴛鴦嬌慵的視覺印象,從而使詩人的整個身心都沉浸于柔美和諧和春意之中。 因此當時,杜甫面對住風光旖旎的大自然, 心情應該是愉快歡暢,無拘無束。 註解〕杜甫《絕句》﹐全詩以樂景寫哀情﹐倍增傷感。逾﹕更加。詩意﹕江水碧波浩蕩﹐襯出水鳥雪白羽毛。山巒鬱鬱蒼蒼﹐紅花相映﹐像要燃燒。今年春天眼看又要過去﹐何年何月才是我歸鄉的日期﹖ hope i can help you!|||||遲日江山麗 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 沙暖睡鴛鴦 杜甫的這首五絕,四句兩兩相對,平樸如話,因此有人認為跟小孩子對對子沒有什麼區別(參見《鶴林玉露》)。明人王嗣爽在其《杜臆》中予以反駁說:“餘曰:上二句兩間(指天地間)莫非生意,下二句見萬物莫不適性。豈不足以感發吾心之真樂乎?”王氏的意見是對的。此詩抓住景物特點寫春色,畫面優美,格調柔和,很能引發讀者的喜春之情。“遲日”,出自《詩經?七月》:“春日遲遲。”春天光照時間漸長,天氣趨暖,正所謂“天初暖,日初長”(歐陽炯《春光好》)。詩人以“遲日”領起全篇,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、萬物欣欣向榮的特點,並使詩中描寫的物象有機的組合為一體,構成一幅明麗和諧的春色圖。你看:陽光普照,水碧山青,草木復蘇,萬象更新。清風拂面,送來百花的芳香,帶來春草的清馨。河灘上,溪岸邊,冰雪融盡,泥土潮濕而鬆軟,燕子輕盈地飛來飛去,銜泥築巢,呢呢喃喃。水暖沙溫,美麗多情的鴛鴦相依相偎,恬然靜睡,十分嬌慷可愛。燕子是侯鳥,詩人描寫它是有意突出春天的特徵。前二句的“遲日”、“江山”、“春風”、“花草”組成一幅粗線勾勒的大場景,並在句尾以“麗”、“香”突出詩人強烈的感覺;後二句則是工筆細描的特定畫面,既有燕子翩飛的動態描繪,又有鴛鴦慵睡的靜態寫照。飛燕的繁忙蘊含著春天的勃勃生機,鴛鴦的閒適則透出溫柔的春意,一動一靜,相映成趣。而這一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陽光下,和諧而優美,確實給人以春光旖旎之感。 清人陶虞開稱杜甫筆法高妙,能“以詩為畫”(《說杜》),此詩可為印證。但這首五絕之妙並不止於“以詩為畫”,詩人著意傳達的還是他感受到的柔和春意。如果說春日遲遲、江山秀麗、清風徐徐、花草芬芳以及燕子、鴛鴦,都是詩人的視覺、觸覺(風)、嗅覺所感,那麼泥土之“融”、沙礫之“暖”,便不是五官的直接感覺了。只因為對春天的陽光明麗、惠風和暢、鳥語花香感受至深,詩人無須觸摸就能想像出泥土的松濕和沙礫的溫暖;而泥之融、沙之暖的體會又加深了對飛燕的輕盈、鴛鴦嬌慵的視覺印象,從而使詩人的整個身心都沉浸于柔美和諧和春意之中。 反復誦讀此詩,你也會有春不醉人人自醉的感覺。此詩的成功不但在於作者善於觀察物象,更在於作者善於體察物情。前人或謂杜甫這首詩“與兒童屬對何異”。無非譏其造語平淡,未在追奇獵怪上下功夫,殊不知,這正是功力老到之處。周紫芝《竹坡詩話》雲:“作詩到平淡處,要似非力所能。”蘇軾也說:“大凡為文……漸老漸熟,乃造平淡。”這兩句話用來評價杜甫這首五絕,至為恰當。
arrow
arrow

    lvn93zf19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