標題:

灣仔藍屋有多少年歷史?

發問:

灣仔藍屋有多少年歷史?

最佳解答:

大約七十幾年 藍屋仔 維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转到: 导航, 搜索 藍屋仔是澳門社會工作局總部大樓的俗稱,位於澳門西墳馬路6號,毗連舊西洋墳場和望德堂,此棟兩層樓高的葡式建築約有七十多年歷史。1960年代開始成為社工局辦公地點並在1965年改建成現時的兩層式,並於1980年代末漆成藍色,其內部已多次維修,1984年本樓曾被列入澳門文物名錄中,但在1992年修訂「建築文物名單」時被除名。2006年6月起曾因社工局有意拆建該建築物而引起市民強烈不滿,2007年1月因調查報告建議而予以保留。 [編輯] 拆建問題 2006年6月1日,《澳門日報》報道社工局有意在2006年底動工將之拆建為十四層高大樓,此舉引起民間強烈不滿;有學者指藍屋仔為該區歷史特色建築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,但社工局局長葉炳權在6月10日表示藍屋仔不在文化遺產清單內,故清拆是大家價值觀念不同的問題。言論激起包括輿論的批評,有輿論指出這是特區政府偏頗列入「澳門歷史城區」而對其他沒有被列入的歷史建築物的輕視。 2006年6月13日,社會文化司司長崔世安表示特區政府將委託高等院校開展研究調查,同時聽取和吸納各方面的意見並調整工作。並於11月29日下午的立法會上表示澳門旅遊學院與教科文組織專研究保留價值,是次「專家及公眾在藍屋仔問題上之研究及意見調查」報告於該年底完成並於2007年1月19日公佈。報告由旅遊學院副教授沈毅孟、講師王俊億、邱燕媚和林浩平主持,社工局局長葉炳權、副局長容光耀均有出席。 報告引述專家小組與2006年10月至12月間之電話問卷調查統計(抽樣數目為10000名),認為藍屋仔有很高歷史與美學價值,並建議擴展望德堂區與塔石區的歷史建築群保護範圍,以保存及維護藍屋仔與鄰近之舊西洋墳場;而葉亦表示順應民意完整保留該建築並在中區另覓地點作辦公樓。另外報告亦建議因是次事件引發的認知和興趣,鼓勵教育以提升澳門居民對本地建築遺產驕傲感。 2007-06-16 20:11:42 補充: 樓上位仁兄o岩呀.藍屋是香港一座唐樓,位於香港島灣仔石水渠街72號,建於1920年,現已被列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。藍屋原址曾是一所醫院,樓高兩層名為「華佗醫院」。1920年代拆卸後興建現在四層高建築,地下為「華佗廟」。華佗廟後為黃飛鴻徒弟林世榮姪兒林祖開設的武館取代。至1960年代林祖的武館再改為其兒子林鎮顯的醫館。

免費註冊體驗

 

此文章來自奇摩知識+如有不便請留言告知

其他解答:

built in 1920 87 years 歷史
arrow
arrow

    lvn93zf19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