標題:

印度教點解會把牛當成神聖的動物?

發問:

係咪因為佢係教中神祈的座騎呢?還是有什麼其他原因?

最佳解答:

印度教的牛崇拜 在印度,牛被當作神靈受到崇拜,這一特殊地位的確有其歷史演變過程,其發展演變跟印度教在印度地位的興衰消長密切相關;不僅如此,印度人關愛動物的行為在人類社會發展歷史上也是有跡可考的,它跟原始宗教不隨意屠殺動物的禁忌有著相似之處。通過與原始動物圖騰的對比,可以看到偶像動物崇拜是跨越時空的,它並沒有隨著現代文明的演進和市場經濟的發展而消失,在現今的社會中仍有其活動的舞台。畢竟,數万年以來,動物與人就共存於一個地球,今後也應將如此,人與動物應如何和諧相處這個話題值得再思索。 一、古代印度社會生活中的“牛” 印度是一個多宗教的國度,其中,印度教占主導地位,印度教徒的數量達到人口總數的80%,從絕對數字上看,印度教徒的行為方式就代表了印度社會的生活風貌。印度教徒崇拜牛,尤其視母牛為他們的聖靈,所以牛在印度人的社會中就具有了神聖不可侵犯的地位:在城市,神牛可以自由自在地踱步於街頭巷尾;在農村,神牛可以隨便進入田間,它們飽食或踐踏未成熟的莊稼卻不受主人的驅趕。印度教徒嚴禁宰牛,既不能吃牛肉,也不能用牛皮製品。這樣的現像在印度幾乎隨處可見,現在的人們已經普遍接受了印度人喜歡牛這個特點,而實際上,並不是所有種類的牛都受到印度人的喜愛與崇拜,更不是全部的印度人都尊崇牛,將這一習俗放在歷史長河中考察就可以非常清楚的了解到,牛一開始並沒有受到印度人的喜愛,牛尊崇地位的形成過程是曲折漫長的。 公元前1800年,雅利安人進入了南印度次大陸,並在此後一千年統治著北部印度。依據現代考古資料,雅利安人是一個游牧民族,他們與牛馬羊等動物相伴為生,同時還留下了印度教最早的聖書——《梨俱吠陀》。這部吠陀經最早記錄了印度種姓制度中的“婆羅門”祭祀階層、“剎帝利”武士階層,“吠舍”商人階層和“首陀羅”賤民階層這四個不同的社會等級。從出現祭祀階層這一點上看,印度教最早的雛形已經出現。由於這時的宗教受婆羅門階層控制,所以這一階段的印度教又可以稱作婆羅門教。 二、印度教中的牛崇拜 在印度教的教義內容中,牛是不可缺少的。首先,母牛與印度神學中的轉迴轉生教義有關。從一個惡鬼輪迴到一隻母牛要經歷86次轉生的過程,再多一次轉生的話,靈魂便可託生為人形。而一個殺了母牛的人的靈魂將要輪迴到全程的最低一級,重新開始輪迴生命。為了幫助一個所愛之人的靈魂走向拯救之旅,親人們捐獻錢財用於飼養印度神廟中的牛群。他們相信死者必須穿越一條火焰河,而他們的捐助會給予死者抓住一隻母牛尾的權利,以使他順利地游過火焰河。因此,正統的印度教徒在臨終之前會要求得到一隻牛尾巴。 並且,印度教認為神靈活在母牛之中,神學家們把一隻母牛身體內的男神和女神的數量確認為3億3千萬。所以,印度人相信從母牛(或公牛)身體中出來的一切都是神聖的。在慶祝黑天神為牛的守護者的節慶儀式上,祭司用牛糞製成神的模型,將牛奶倒在神像的肚臍上,然後在廟中的地面上圍繞著神像爬行。祭司們還製作一種神聖“蜜漿”,以牛奶、凝乳、黃油、牛尿和牛糞為原料,他們把這種蜜漿灑在或塗在偶像上和信徒身上,以示神聖;另外每天還要用新鮮的牛奶為神像沐浴。而神廟中的燈盞燃用的也是由牛油提煉特製而成的奶油。家庭主婦用乾牛糞和牛糞灰來打掃,使他們家裡的地面和爐灶得到儀式性的清潔。 不僅母牛,公牛在神話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,印度教的主神之一破壞神濕婆的坐騎就是一頭公牛,它被尊稱為聖牛難迪(Nandi),濕婆經常騎著它巡遊天庭。在遍及印度各地的濕婆廟前必有公牛雕像,多是臥姿,有的在石台之上,有的背上建有小亭,成為一個單獨的小廟。雕像有石頭的、有銅的,有一般本色的,有繪成彩色的,一律是雄健魁偉,栩栩如生。雕像上還常常掛滿花環,分享到主神般的尊榮。 ^O^ 2010-03-12 00:17:48 補充: 其餘詳細資料可到︰ http://www.govyi.com/lunwen/2009/200902/294782.shtml

免費註冊體驗

 

此文章來自奇摩知識+如有不便請留言告知

其他解答:
arrow
arrow

    lvn93zf19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